你的位置:时时彩网投 > 新闻动态 > 1950年,李治问毛主席要3000万,周恩来不忍插话:那找我们干什么
1950年,李治问毛主席要3000万,周恩来不忍插话:那找我们干什么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8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96

1950年快结束的时候,毛主席在中南海的家迎来了一位挺不一样的访客。

李治到了毛主席住的地方,兜里竟然还揣着手枪。你得明白,中南海这个地方可不简单,它不光是国家大领导的家,还是国务院啊、中共中央书记处啊、中共中央办公厅这些大机构办公的地儿。像手枪这样的玩意儿,在这儿是绝对不能有的。

当警卫人员把这事儿跟毛主席说了之后,毛主席笑了笑,说:“甭管他是带着枪还是带着刀,都让李治同志直接进来吧。”

这位叫李治的家伙,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?

【李治】

一说起“李治”这个名字,大家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孩子。但咱们今天要聊的李治,跟那个可不一样,他是红军长征路上有名的医生,后来还成了开国少将,跟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是老朋友。

李治呢,他比毛主席年轻了六岁,只比周总理小了一岁。他呀,是在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镇的泮中村出生的,家里是做小木材生意的。还在上学那会儿,他心里头就有了学医的念头。记得他在县立禾川中学读书的时候,老家那边霍乱闹得挺凶,那时候他就下定决心,以后要学医。

中学念完后,李治考上了海南那所挺有名的医科大学。说到1927年啊,那时候共产党带着一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南昌搞了个大动作,就是武装起义,这可是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头一炮。到了那会儿,28岁的李治已经从医学院毕业了,他还在南昌开了家自己的小诊所呢。

国民党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,硬拉着老百姓去当兵。1930年,李治就被逼无奈参了军,在张辉瓒的第18师6团里当军医。就在那一年,张辉瓒作为国民革命军第18师的师长,按照蒋介石的指示,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“进攻”。打了很长时间,张辉瓒的部队被打得全军覆没,他自己也在江西龙冈被红军抓了起来。而当时在张辉瓒部队里的李治,也跟着一起被红军俘虏了。

红军医院那边一听说李治是个懂医术的军医,立马就热情地上前劝说他加入他们的医疗队伍。其实啊,李治之前是被硬拉去国民党军队的,他心里头早就对那边不满了。就算是后来当了俘虏,他也明显感觉到红军跟国民党军队不一样。这么一来二去的,李治最后就决定,干脆加入红军算了。

李治后来去了红军第4医院,当上了医务头头。他特别有爱心,专门治疗在第一次打“围剿”战斗里受伤的红军兄弟们。经过他的手,治好了上千个红军战士。就这样,李治留在了红军的队伍里,一门心思扑在了医疗工作上。

1931年的时候,李治就加入了党组织,正式成了一名党员。在咱们中央苏区,李治因为医术特别高明,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敬。他和傅连璋、戴济民、陈义厚四个人,都被大家叫做“医疗领域的四大高手”。

李治在红军里头干过不少医疗方面的活儿,像红军第1医院的医务头头、院长,还有红军卫生学校的老师,干部休养所里也是管医疗的。在长征那段艰难的日子里,就是他出手,把贺子珍和周恩来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。

【救治贺子珍、周恩来的医生】

走在长征的路上,那日子真是苦得没法说。饿肚子、挨冻是家常便饭,那么多的红军战士,都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咬牙挺着,打仗不停歇。生病的战士也挺多,李治这个当医生的,就老是在各个地方跑来跑去,给大家看病治伤。

红军走到毛儿盖地方时,那时候管中央军委大事的副主席,也是红一方面军的头儿周恩来,身体突然垮了,而且病得不轻。周恩来就躺在一张简陋的木床上,喘气都费劲,人迷迷糊糊的,烧得厉害,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话。

当李治被喊过来的时候,邓颖超姐姐正在周恩来身边守着,全心全意地照顾着他。

李治把外科专家王斌找了过来,他们两个人一块儿给周恩来瞧病。因为当时没有做手术的条件,所以他们就让警卫员去找点冰块,给周恩来冷敷一下,先帮他降降温。然后,他们继续给周恩来治病,他肝上有点问题。李治和王斌两位医生就一直不停地忙着给周恩来治疗,几乎没合过眼,直到他的病情慢慢好转,最后康复。

过了好多好多年,就算周恩来后来变成了大家特别尊敬和爱戴的大领导,李治也从没跟人说过,也从没炫耀过自己当年出的那份力。

1986年那会儿,距离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。邓颖超奶奶上了年纪,回想起周总理在长征时候的一些事情,就主动说起来:“那时候给恩来治病的医生有两位,一个是王斌大夫,还有一个姓李,具体名字我现在想不起来了,你们有空去了解一下。”她还特意提醒大家:“那位李大夫可是为革命立过大功的人,咱们可不能把他给忘了啊。”

大家按照邓颖超女士的指示,费了好大劲终于找到了李治老先生,那时候,他已经87岁,年纪很大了。

有人跟李治说:“那位大姐还记得你给周总理看病的事儿呢,她特地嘱咐我来瞧瞧你。”李治一听这话,心里头立马热乎乎的,眼泪不由自主地就流了下来。

在长征的途中,李治出手帮助了贺子珍脱险。

1935年4月份的时候,红军战士们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停下来歇脚了。可就在这时,一架敌人的飞机突然就从天上冒了出来,而且它还直接冲着大家就冲了下来。没一会儿,就听见“砰砰砰”的爆炸声和“哒哒哒”的机枪扫射声到处都是,乱得不行。那架飞机炸了一通、扫了一通之后,就远远地飞走了。它这一走,留下的是一大堆受了伤、残了肢的战士们。

在这次队伍里,有不少女战士,还有几位负了伤的同志。轰炸结束后,人群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慌张的叫声:“哎呀,听说贺子珍没了!”

李治立马飞奔了过去,一看贺子珍,哎呀,她全身都是血,头上、胸口、胳膊,哪儿都是,整个人就躺在血堆里,已经不省人事了。大家怎么叫她,贺子珍都没一点动静。李治连忙伸手摸了摸她的脉,还好,还有气儿。李治脸一板,冲旁边的人说:“别乱说,她还没事,赶紧救人!”

贺子珍身上挨了好几下,好在都没打在关键地方,真是万幸。李治特别小心地帮她把伤口里的弹片一点点挑出来,然后又仔仔细细地给她包上。经过一番照料,贺子珍总算是醒过来了。战士们见状,赶紧用担架抬起受伤的贺子珍,继续赶路。

贺子珍醒过来后,跟大家说:“我现在受伤了,这事儿你们先别告诉主席。他正在前线忙着指挥打仗,不能再让他分心了。你们就把我安排到附近的老百姓家里藏着,等以后革命成功了,我们再相见……”话还没讲完,她就因为身体太虚弱,又一次晕了过去。

毛主席一听到消息,立马就从前线赶了过来,想瞧瞧贺子珍的情况。他直接问了李治,贺子珍现在身体咋样了。李治跟他说:“只要体温正常,不烧起来,那情况就还好。我觉得能治得好,她应该会慢慢恢复过来的。”

毛主席这下心里踏实了,他乐呵呵地对李治说:“李治啊,真是辛苦你了,谢啦。”

“行嘞,我跟贺子珍是同一个地方的,都来自江西永新,我家跟她家距离挺近的,我肯定会好好照料她,你就别担心了。”李治说道。

之后的日子里,李治一直帮着贺子珍养身体,有了他的照顾,贺子珍的身体也渐渐恢复了。身体康复后的贺子珍对李治说:“真是太感谢你了,救了我一命,今天我就代表主席请你吃个饭。”条件虽然简陋,但贺子珍还是给李治煮了一大锅面糊,以此来真心感谢他。

李治跟着大部队红军走到了陕北。可能是因为路上走得太辛苦了,也可能是对新地方不太习惯,他刚一到陕北没多久,身为大夫的他就不小心感冒了,结果拖成了肺炎,一下子就病倒在床上了。

李治病倒昏迷那会儿,毛主席尽管事务繁忙,还是特意抽空来看望他。等李治悠悠转醒,才晓得毛主席还让人给他捎来了鸡蛋。要知道,那时候鸡蛋可是个金贵东西,不常能吃上。但奇怪的是,李治的碗里头老是有鸡蛋。他满心纳闷,一问之下才知道,原来是毛主席吩咐人送来的。李治听了,心里头那个感激啊,真是没法说。

警卫员拎过来那一篮子鸡蛋,递给李治瞧。李治仔细一瞅,发现除了鸡蛋,篮子里还躺着一张小纸条。他拿起来一看,是毛主席亲手写的字:“李治啊,你得好好活着。”

他其实还活着,活得挺好。看到毛主席在自己昏迷期间还一直挂念,李治心里特别感动,以前打仗时从不轻易掉泪的他,这次眼眶都湿润了。

在陕北那会儿,毛主席提起李治这个知识分子,感慨地说:“他能一路长征走过来,那可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。就凭他那高超的医术,要是在国民党那边,估摸着早就混上个大官当当咯。”

李治没跟着国民党走,他留在了陕北地区,干起了医疗卫生方面的领导工作。他先后当过中央军委卫生部卫生学校的校长、卫生部保健科的科长,还有陕甘宁边区卫生处的处长和卫生署的署长。在这些岗位上,他踏踏实实、认认真真地做着医疗相关的各项事情。

有一回,中央机关在延安的一个大戏院安排了一场表演,李治就带着老婆孩子一块儿去看戏。没想到,在那儿碰巧遇见了毛主席。

毛主席瞧见李治一家子,乐呵呵地就开口了:“最近一直忙着工作,没空去瞧你们,你们过得咋样啊?”

“领导您真是太客气了,我们一切都挺好的,按理说,应该是我们去探望您的。”李治回答说。

毛主席接着聊起了李治家里的情况,他问道:“你媳妇是哪儿的人啊?”

李治提起说:“她老家在湖南湘潭。”罗伯文,也就是李治的媳妇,也是湖南那边的人,他们一起有个女儿。

听完李治的回答后,毛主席乐得更开心了,他笑着说:“真不错,咱们这可真是老亲戚了,亲上还得加亲呢!你贺子珍同志是永新人,我呢,跟伯文都是湘潭的,这缘分可不浅呐。”

在延安那会儿,李治他们家和毛主席、贺子珍家住得挺近的,又因为以前就有点交情,所以两家经常来往,关系挺密切的。

大家都说时间过得飞快,世事变化莫测。转眼间来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毛主席和贺子珍之间偶尔会闹点小别扭,这时候,李治就会站出来帮他们调解,当个“调解员”。

他跑到他们俩住的地方,发现毛主席和贺子珍都还在生气呢。李治脑筋一转,赶紧换了个话题,想让大家的心情都好起来。他冲着贺子珍说起来:“记得我在县里读中学那会儿,老去你爸的店里买东西吃,那时候你还是个小丫头片子呢。”说着,他还用手比划了几下。贺子珍一看他这搞笑的样子,立马就乐了,对他说:“那时候,你不也还是个半大小子嘛。”

见贺子珍的心情慢慢好点了,李治赶紧劝说道:“你跟主席拌嘴真的没必要,主席整天忙得团团转,你得多体谅体谅他。你俩吵起来,对谁都不好。”

到了李治家里,他和毛主席坐下来好好聊了聊。李治跟毛主席讲起了自己以前的事儿,还劝毛主席别太生气了,放松放松。毛主席听了之后,心情确实好了不少,也开始跟李治说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了。

两个人聊得很投机,毛主席提议说:“今晚咱们凑合一下,一块儿聊天、睡觉吧。”

李治立马摇头拒绝了:“那可不成,警卫这事挺棘手的,再说贺子珍那边还盼着你回去呢。”他坚决不同意毛主席留下来。

后来呢,经过李治从中反复调和,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关系又缓和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李治的这些努力,并没能让毛主席和贺子珍走到最后。贺子珍最后还是去了苏联,他们夫妻的缘分也就这么断了。

在延安的时候,李治和毛主席经常打交道,他既是毛主席的好友,又负责照顾毛主席的身体,当他的大夫。他很关心毛主席的健康,还常常一起聊聊书本上的事儿。在毛主席的英明带领下,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,李治呢,也一直坚定地走在革命的道路上,没有动摇。

他从抗战那会儿,在陕甘宁边区管卫生的处长干起,一直到解放战争时,成了第一野战军卫生部里的二把手。长期以来,他一直负责给中央的领导们看病保健。

很多大领导,像毛主席、周恩来总理、朱德将军、彭德怀将军他们都曾找他看过病。

说起李治和林彪之间,有这么一件小事。那时候林彪身体出了点毛病,拉肚子拉得厉害,他就去找李治瞧瞧。因为两人挺熟的,林彪一见李治,张口就说:“你得赶紧的,一天之内得给我把这病摆平!”

李治慢条斯理地说:“两边军队都摆开阵势了,我给你一天工夫,看看能不能把对面的敌人给解决了,你办得到不?”

林彪直接说了:“要打赢仗,得了解自己和对手,得好好谋划,还得能灵活应对,哪有说一天之内就一定能赢的道理。”李治也跟着说:“看病和打仗其实差不多,我现在还不清楚你的病情呢,再说每个人的病情、病因、身体底子都不一样,用药当然也得不一样,怎么能保证一天之内就把你的病治好呢?”

他用有说服力的话语,立马就让林彪信服了,林彪连连称是:“你说得对,确实有道理。”

知道林彪具体有啥毛病后,李治赶紧给他配了药。就这么一天工夫,林彪的病就被李治给瞧好了。

李治看病的手艺真是没得说,让大家特别佩服,好多老百姓都夸他,说他就像是现代的“华佗”一样厉害!

【李治医生在建国后】

1949年8月份,李治跟着第一野战军到了大西北。那时候打仗挺不容易的,部队老是得赶紧赶路。李治身子骨弱,就算生病了也还硬撑着工作。司令员彭德怀看着挺心疼他的,就主动跟他说:“你这病短时间好不了,现在咱们又在打仗,这儿的条件对你养病可不好。你得找个好点儿的地方歇着。你在我这儿,也休息不好。我想了想,还是送你去北京治病吧,等仗打完了,我去北京探望你。”

李治回到北京后,就一门心思放在养身体上。这时候,周总理和朱老总还特地请他到家里做客,这让正在养病的李治心里头感觉特别暖和。

李治的身体逐渐康复后,第一野战军的战斗也落下了帷幕。他并没有选择重回战场,而是接到新任务,去担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卫生部部长。这个学院的掌舵人是刘伯承将军。因为李治医术精湛,经验满满,刘伯承特意点名要他来掌管军事学院的卫生事务。对于这份重任,李治非常乐意地答应了下来。

军事学校刚开始建的时候,好多东西都没准备好。李治管的卫生那块儿,器材缺得厉害,想买又没钞票。李治就跑去找刘伯承想办法,刘伯承一听就说:“跟我这儿掏钱啊?我也没辙。”但刘伯承给他指了条道儿,说让他去北京,找中央说说这事儿。

李治二话不说,直接从南京动身,一路北上到了北京,进了中南海那个地方。

当他走到中南海大门前,却被守卫给拦下了,原因是李治来的时候,兜里还揣着手枪呢。毛主席知道了这事,就说:“甭管他是带枪还是带刀,都让李治进来吧。”听到这话,李治这才得以进入中南海,见到了毛主席。

当时,周总理这位老朋友也在现场。大家因为好久没见,所以就先聊起了家常。毛主席问起了李治的身体怎么样,家里都还好吧这些生活上的事情,李治也都一一进行了回答。

聊起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这个话题,毛主席很认真地讲:

如今全国都已经解放,取得了最终的胜利。咱们军队得赶紧建起一些培养中高级将领的学校。以前咱们的指挥官个个能打硬仗,实战经验非常丰富,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,理论知识也相对欠缺。所以啊,现在得让他们好好学习,把理论水平给提上来。

还没等李治张嘴说话,毛主席就先发话了:“是不是碰到啥难题了呀?”

李治这时开口说道:“咱们得买点医疗设备,可手头钱不够啊。”

毛主席问李治需要多少钱,李治就慢慢地伸出三个手指头,说:“要三千万。”但这三千万可不是咱们现在说的那么多,它是解放初期那会儿的旧版人民币,换算到现在,也就相当于三千块钱。

这时候,旁边的周总理忽然开口说:“三千万这么多,那他们找咱们干啥呢?”

在那个国家刚成立,啥都得从头开始搞的时候,要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,说白了,就是得花大钱的地方一大堆。毛主席瞧了瞧周总理,最后咬咬牙,跟李治说:“我再给你多加个数量级。”就这样,李治最后拿到了那时候相当于3亿的一大笔经费。

走之前,毛主席很贴心地说:“只要有空,有啥事就来找我,我随时都欢迎。”说完,李治心里美滋滋的,离开了中南海。

后来,李治又接手了军事学院院务部副部长的工作,并且被中国医科大学请去当了名誉教授。他这一辈子,可真是为咱们国家的医学发展出了不少力,贡献特别大!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